近日,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暨企业对接洽谈会在武汉举行。会上,中方企业与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俄罗斯等国企业或投资促进机构签订28个协议,涉及资金79.33亿美元,中部地区国际产能合作迎来新机遇。
新华网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国际产能合作处了解到,国际产能合作的“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中,预计今年下半年出台,将为企业走出去、开展服务提供指南和指引,也是各级政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依据。
中部:靠重点产业“突围”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该论坛上表示,中方倡导国际产能合作,主张把中国的优质产能和优势装备,同发达国家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结合起来,同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需求对接起来,既可以为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和健康增长注入新动力,又可以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开辟新空间,还可以为各国企业合作共赢创造新机遇。
据悉,此次签约项目,涉及新能源、节能环保、钢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基础设施、物流等领域,部分项目填补了项目落地国的产业空白。
“与东部相比,中部缺乏良好的区位优势,较为封闭;与西部相比,中部缺乏劳动力、土地和资源优势。所以中部的经济发展需要‘突围’,突破点就是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商务部国际贸易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新华网记者。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去年访问巴西等拉美四国时,将“国际产能合作”定位访问主题之一。国务院此前也正是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将钢铁列为12大重点“出海”行业的第一位,其中明确提出,“结合国内钢铁行业结构调整,以成套设备出口、投资、收购、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资源条件好、配套能力强、市场潜力的重点国家建设炼铁、炼钢、钢材等钢铁生产基地,带动钢铁装备对外输出”。这也是首次以国务院文件的形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去年,钢铁出口水平逆势而上。2015年上半年,中国累计净出口钢材折合粗钢4766万吨,同比增长1279万吨。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印度、非洲十国等地区对钢材需求的增长也在刺激中国钢材出口。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建成后,可在境外形成钢铁产能约4600万吨/年。
国家层面的国际产能合作规划出台在即
新华网记者从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国际产能合作处了解到,备受关注的国际产能合作“十三五”规划将在下半年出台。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吴红亮也表示,“这是一个国家级规划,它将为企业走出去、开展服务提供指南和指引,也是各级政府为走出去企业提供服务的重要依据”。
梳理徐绍史的发言,未来国家对国际产能合作的规划和支持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产能和装备的质量和水平,更好满足合作国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全球创新要素和资源能源配置;其二,不断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促进产业合作与金融合作相互协同,支持绿色产能和环保装备“走出去”,广泛开展双边、多边和第三方合作,推动构建包容普惠的全球产业链,提高国际产能合作层次和水平;其三,在中部地区持续深入“引进来”和积极稳妥“走出去”的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一如既往地在重大项目、合作机制、金融平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中部地区不断谱写开放发展的新篇章。